如果想了解多些从前江户人的居住环境,深川江户资料馆就特别适合。入面重新打做长屋,可以脱鞋进去体验一下。馆内又会按日夜和天气有一些灯光和声音上的变化。又有一些影片去讲述以前江东区的历史。距离地下铁清澄白河站约十分钟步行路程。
非常推荐,是我在日本逛过的体验最好的博物馆了。门票400日元。会推荐给所有来东京游玩的朋友。
导游/解说员非常详细且耐心,有我听假名听不懂的词汇他会耐心地写下汉字,比划手势,换用简单的日语说法/英语单词,努力传达清楚。是一位认真负责、体贴和煦的人。
如果是自己一个人看的话也就潦草逛过去了,但解说员的介绍非常热情和详尽,细节也慢慢道来,真的很感谢。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虽然我的日语真的下手。
回想一下解说里印象深刻的内容有:
(如果还没有去过,下面的段落可能会剧透,还是请身临其境听解说员介绍吧,建筑和风情还原得真的很好,还有叫卖声、猫叫声、钟声等等)
(我日语不太好所以有些地方可能是误解)
沙丁鱼的汉字好复杂(「鰯」)。多余的鱼扔掉太浪费了,放久了又会发臭,所以会压成饼一样,处理好的鱼拿去做肥料,榨出来的鱼油拿去点灯,都不能吃。
城里的人害怕大量涌入的外地人,所以晚上实行宵禁,把进出的前门后门都关上。公共厕所(大家都很穷,家里没有放厕所的空间)的门只有腰那么高是因为可以监督有没有生人躲在里面。
古时候的萝卜细而长,之后育种才变成现在这样粗粗的。
店铺门口的大水桶和小水桶是装水的,一旦失火就可以迅速救火。瞭望台(?)用来监督这一片区域的火情,江户时期房子都不高所以10m的瞭望台就够用啦。如果是远处有火,就敲悠长的钟声;如果近处有火,就疾速铛铛铛,这样附近居民就可以拿着财物赶紧跑出来避难。
大家一般都住在逼仄的小屋里,会有一个生火的灶台,用来做饭,即使是穷人家也会供奉火神(?),祈祷不要失火。(中国的话也有供奉灶王爷,但灶王爷好像不是管失火的……是能让食物变得好吃吗?)
富人家里的话会有很多家具,橱柜呀什么的。如果门口挂着伞的话,(一把伞可能相当于现在的4000日元)说明这户人家过着非常优渥的日子。穷人家的话就只能准备斗笠和蓑衣了。(和解说员聊天,讲到爷爷也有船和蓑衣www)
关于米店,米店的米分为50%去壳、70%去壳,100%去壳(似乎是),最后一种最贵。店家会雇佣年轻人来用跷跷板一样的机械捣碎米上的壳(?)。还有一种看起来像是打年糕的桶,是店家拿到武士家里去上门替他捣米的。武士得到的报酬一般是大米,所以他们会拿来卖给米店(?)。
米店干活的年轻人和妻子住的屋子挺好的,家具很多,认真供奉了神(不太清楚是什么神),当然还有火神。
捡贝壳回家处理来谋生的人可能比较穷困,所以家徒四壁。家里也只供奉了火神。
船屋(解说员说这是江户时期的船夫会社www)门口有只有前半脚掌的草鞋,是因为划船的师傅需要用脚趾抓船板防止打滑,草鞋太大的话就不能抓地了。解说员还让我把手指穿进去试试抓地,确实可以防滑…!
还有木匠的家,如果要把很大很大的树刨制成木板,需要很精细的手艺和控制能力(图片上的树真的很大,感觉很难把木板直直地刨下来)。木匠家里有屏风/隔板(?),因为没有钱/空间来做橱柜把被褥放进去,所以就在角落堆起来用屏风遮挡一下,到了夜里就把茶几和茶壶放到角落,把被褥拿到屋子正中央铺开睡觉。万一风很大很冷的话,屏风还可以拿来挡风。木匠也有前半脚掌的草鞋,也是防滑。
江户时期只有皇城(?)附近有淡水供应,其他地方都很缺淡水。虽然到处是河川河道,但都是海水,不能喝的。不过淡水放久了会臭,所以有专门倾倒的地方。城里的普通人会划船到倾倒淡水的地方,出钱买下来,带回家去。家里会有存放淡水的大缸,需要的时候就取出来用。(和解说员聊到爷爷也有这样存放淡水的大缸,会去湖中心舀水带回家烧饭用w)因为淡水真的很少,所以普通人家里的木制洗手池(sink)就没有水流出去的地方。只能省着用。
居民区中间,公共厕所旁边,还有公共的井。因为靠近海,所以井里出来的都是海水,只能用来洗洗衣服、洗洗菜,不能喝的。
屋顶上趴着猫猫,解说员说有客人来的时候它就会喵喵叫,这样店家就知道要快点准备迎接客人了。
宵禁的门上还站着三只麻雀一样的小鸟,在努力还原建筑和风情的时候也没忘记做小动物的模型,这让我很感动ww烽火台下面有正在划地盘的小狗,米店员工家有养小猫用的小窝,非常可爱。
江户时期的年轻人会带着姑娘去花街约会,坐船出游。船夫也会捕鱼,装在筐里带回来。
还有很多挑着扁担(?)一样东西的行商。卖布料的人会挑着各种布料(的样品?)挨家挨户叫卖。江户时期大家都只有和服可以穿,但是又很贵,破了要经常补……如果看到有行商挑着的布匹样式和自己那件一样,就会买下来用来缝补。歌舞伎每天穿着华丽的衣服也算是一种给和服打广告的方式。(解说员叔叔为了让我更好理解,用京剧来类比歌舞伎的表演www日本版京剧的感觉)
还有卖蟋蟀和蝈蝈的行商,小孩子会很喜欢。(解说员:中国也有吧?)夜晚买一只放在家里可以增加夏日气氛。
还有卖荞麦面的行商,面和配菜都放在肩上挑着的柜子里了,很方便。可能三百日元一碗面,经济实惠。
还有一个休息点(饮茶铺?),写着“千客万来”,解说员开心地说这大概是中国传过来的说法。一碗茶水可能要100-150日元。摊位上还摆着几个碗,我问是不是味增汤,解说员说这是抽烟用的,点烟的炭火(?)和敲掉烟灰的竹筒。拿图片给我看了不同职业的人的烟斗握法,都好帅气优雅(。)
还有月见的时候吃的团子和栗子葡萄等小零食。……江户时期的团子为什么这么大,大家都很饿吗……?
最后还看了米店的粮仓,粮仓要是失火了就很糟糕。如果墙壁上有裂缝的话,外面的火势/火星就可能点着墙壁里编织好的木材/竹条(似乎泥巴+竹条就像是古代钢筋混凝土那样),所以要经常修补裂缝。二楼可以看到挂钩,是用来做把桶吊上去的滑轮的,桶里装着贝壳磨成粉制成的浆液,可以用来糊墙。
去的时候还有浮世绘的介绍和展览,我本来以为浮世绘是一种绘画风格,但介绍上写说浮世绘很便宜。看完才了解它的制作方法有点像木版印刷画作(现在的橡皮章印画?)每次印上不同部分的颜色。所以同一幅画是可以量产的。在江户时期是一种杂志的感觉。展览的角落又可以自己免费尝试印刷神奈川冲浪里的印章。可能蓝色占比太多,所以蓝色部分的印章感觉已经没有墨水了wwww但还是很好看。
逛完差不多一个小时,因为和解说员聊得很开心,所以实际花了一个半到两个小时。之后脚很酸痛,就坐下来(有休息位置),看一些江东时期的工艺介绍视频,日语解说、英文字幕,非常详细有趣。布料印花(像浮世绘那样一种图案一种颜色)、木头雕刻(粗雕是最灵魂的部分)竹条编织(竹子去皮、手法技巧)、玻璃工艺,都很好看。可以自己选择播放,每个6分钟左右,我坐下来都看了。还有一些力技(把重物比如米袋抛来抛去)、水上踩四方形滚木杂技、歌舞表演的介绍,没有英文字幕了所以看不太懂。我觉得工艺类的几个短片比较好看。
还有一个介绍江户资料馆本体的建设的资料片,大概十几分钟,也很好看,信息丰富、言简意赅。详细介绍了是怎么用古代工艺还原的建筑(古代的钉子、古法制作的灶台等等),还有各种墙面做旧、家具做旧的技巧。瓦片似乎也是用了几百年历史的瓦片(原建筑拆除了正好捡过来)。建筑的墙面是用某种材料和泥巴和成的。
蔬菜和食物的模型都很逼真,还有灯光的日夜变化,小动物的声音,体验非常好。
总之很感谢解说员先生。逛下来体验非常好,尽头有损坏道具(断掉的假萝卜等)的展示,提醒游客不要触摸道具,还有捐款箱,用于修复道具。
出口还有江户建筑的纸模型明信片(?)卖,和江户猫猫漫画明信片,很可爱。
是各种意义上都非常好的博物馆,喜欢。
这座建筑外表看上去像是个普通的公共大厅,但是里面藏着一个江户时代的小城市。这里有将近10座建筑,像是蔬菜水果店,日本面条摊,小河还有船舶批发商等,你都可以进入参观。在这些建筑里面,还保存着江户时代古老的日用品。一些志愿者导游会免费向你介绍江户的生活。
我和我的家人参观了深川江户博物馆。一进门,我们就看到一个小镇的复制模型。当我们开始探索时,一位导游过来问我们是否会说英语。然后,她带我们进行了30-45分钟的参观,解释说明了住宅、城镇居民以及住宅和商店中有代表性的物品的意义。她让博物馆充满活力,并使它成为我们全家在东京地区最喜欢的活动之一。这是一个你可以学到很多关于江户时代的东西的博物馆,它不应该被错过。
在参观完东京江户博物馆的几天后,我们来到了这里。这两个地方的主题都差不多,但是这个资料馆在东京江户博馆开放前已经开放了20多年,我怀疑这个地方就是前者的灵感来源。与东京江户不同的是,这座博物馆没有英语描述板,但会有导游在周围走动,试图用英语或日语帮助游客,以弥补缺乏描述板的不足。他们会邀请你走进建筑里,触摸展品,打开橱柜和家具等等。规模比江户东京博物馆小得多,但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愉快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