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𥚃是我和外子于周末午后 常来健走散步的地方。 中途有辟建几座休憩平台 和座椅供休息, 两侧也种... 查看更多
从中正路边的入口进入是一段树荫下河边的脚踏车道,凉快且岸边长满野姜花,沿路闻著阵阵花香畅快的骑车是种人生享受!
这是我和外子于周末午后
常来健走散步的地方。
中途有辟建几座休憩平台
和座椅供休息,
两侧也种植了各式植物可遮阳;
秋高气爽的九月天,凉风习习,
沿途野姜花香气扑鼻,
悠闲的走在乡野间,
心情真是开朗舒爽。
往下走,
永福宫前的三坑老街,
有着各式传统小吃和手作饮品,
及小农贩售自家种植的蔬果,
吃吃喝喝买买,
很是满足。
舒服的脚踏车道&一路上的樱花相伴
没有景点的人群,没有华丽的外表。
适合亲子共骑的脚踏车道,享受安全、舒服、放松之旅。
趁著由「气象一周预报」推测可能是今秋最后一个温暖假日的正好空档,决定启程延续去年曾尝试由三坑老街骑到耳闻可达大溪,结果却只在石门大圳绕一圈便无功而返的的自行车道行程。
由于后来由莺歌至大溪的自行车之行,至终点大溪「月眉停车场」时,曾看到三坑铁马道的明确指标,因此这次便反其道而行,由大溪出发,往三坑骑行,后来发现若对桃园人生地不熟,这的确会是较容易找到三坑铁马道的方式。
沿着大溪「月眉停车场」旁的堤防,约3K至武岭桥下转乡道直行,再约2K沿路边指标有「三坑主线」与另一路线两种选择,由于回程时碰巧走的是「三坑主线」,因此得知两条路线殊途同归,都可到达三坑老街。
沿途有待割垂著金黄穗粒的稻,也有已割完稻且烧过发黑的田,也有的种著不知名作物......,局部路段则路旁两侧有着较人身还高的草,田园景色多元。
虽说是铁马道,由路旁常见的「小心自行车」相关标示,可知其实与汽、机车共用,虽然车道宽度似乎仅容汽车单向通行,却不曾见单行道标志,偶尔也确有汽车通过,不觉纳闷汽车驾驶怎不怕遇到双向会车?或许都是「巷子内」的人在开,外地来客若是开车应是最好不要贸然进入,自行车若行此欣赏风景之余,也需提高警觉。
再接到可双向行驶汽车的大路时,左转可到「三坑自然生态公园」,右转一段持续上坡后则可达三坑老街。
因已中午,先到「三坑自然生态公园」的凉亭以备粮补充体力,后爬坡至三坑老街「黑百洗」时,正好一列谢票车队通过,自行车转入老街行至据闻约有两百多年历史的二级古蹟「永福宫」时,车队正好经由大路绕了一圈由庙前通过,看清楚了些,原来是前一天有点戏剧性赢得选战的新任市长在谢票,由于这一幕正好交集于「百年古蹟与似乎又要政党轮替」的时空,突有感慨,希望百年后,这一段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福尔摩莎丛尔小岛上,两千多万人的民主历程,不会仅只是历史长河中,欺弱强权力有未逮时,一场间隙时刻偶发的小游戏,而能是牵一发动全身,足以扭转民族劣性的「基因突变」。
到此例行需走一下石门大圳铁马道,和上一次花季时人多的景致差异很大,这次仅有零星游客,更适合铁马骑行。回程由尚未正式开通,但似已完成大半的新马路接到来时曾看到的「三坑主线」,这一路线在接近来时标示两条路线选择路口的一小段,有着底部不太平整的「凹」字型陡坡,有小朋友骑乘时需多加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