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平溪三貂岭寻访知名三层瀑布,发现若非坐平溪线火车,而是开车来到,则需来得早,或来得巧,正好有驶离车位可递补,才能因应车位有限的问题!
因为三貂岭地名特殊,好奇查询地名缘起。 网上资讯多沿用「三貂角」地名缘起「1626年来自菲律宾的西班牙船舰航抵台湾东北角海域,将此地称为「Santiago」(圣地牙哥),后被台语转译而得名」,但因「三貂角」和「三貂岭」在Google Map上相距约30公里 , 总觉得沿用「三貂角」地名缘起有点怪异 !
再经查询,一位认真网友在网志引经据典考据,1642荷兰人将西班牙于今东北角龙门地区登陆曾接触过的平埔族社命名为「Santiago社」,至明郑时期「Santiago社」又被音译为「山朝社」,且其北山岳被命名为「山朝山」,到1852~1871年清朝文献,「山朝社」又已被写为台语发音相同的「三貂社」......, 考据至此,「三貂社」位置仍近「三貂角」,「山朝山」则就应该是「三貂岭」的前身......,网友抽丝剥茧解除疑义的考据精神令人敬佩!可谓是~
平溪三貂岭 网友另考据 至明郑时期 时序至清朝
特殊的地名 平埔族社群 山朝社转音 文献又转音
一说西班牙 荷兰人改称 并将北山岳 山朝变三貂
圣地牙哥音 Santiago名 山朝山命名 衍为三貂岭
由停车处走过铁道桥边,由硕仁国小旁小径转走三貂岭瀑布步道,约1.2 K后抵达观瀑平台,远观瞵视位于「中坑溪」与「五分寮溪」合流处的「合谷瀑布」,氛围幽静,路标显示下一个「摩天瀑布」在续走1.2K处!
续行分别跨越「中坑溪」与「五分寮溪」的两座索桥后,耀眼春阳被浓密树林遮蔽,伴行五分寮溪的步道泥地溼滑,为了避免滑倒, 行走格外小心注意!
一点二 K后 、一个上坡、一株大树后,有观景平台,隐见飞白丝瀑自高峻山崖徐徐飘落,水量虽不丰沛,引人入胜幽然意境不减,偶尔山谷有风,飞瀑随风飘逸,更增胜景!可谓是~
三貂岭步道 共有三层瀑 两座索桥后 一点二 K 后
山水有胜景 各自有风韵 步道有林荫 山崖高凛峻
先走铁路边 一点二公里 泥地多溼滑 如丝飞白瀑
国小旁转进 合谷瀑远瞵 行走多小心 幽然隐山林
领略摩天瀑布胜景后,循路上行,有角度近乎垂直的三层阶梯,巧妙克服了陡直峭壁的地形,上行约百公尺,再次见到了与摩天瀑布形似的飞白丝瀑,自波浪形岩壁高处凌空而下,是为「枇杷洞瀑布」!
枇杷洞瀑布虽无观景台,自然地景却提供更多元的观赏角度,其中壶穴地形令人惊奇,想不到位于山上的基隆河上游支流,也有着万年孕育才有的壶穴奇景,视线转往水流尽处, 景致空灵秀逸,吸引游客驻足暂歇,走近一看,原来是摩天瀑布的瀑顶!
枇杷洞瀑布提供的惊奇不止于此,沿阶上行,可以侧看有如高浪的弧形岩壁,见步道仍可再上行,推测有机会也看到瀑顶!
沿阶续走,攀爬结构、造型特殊的绳梯后,一个转弯,忽豁然开朗,原本预期会延续山路泥径,想不到竟变成舒坦好走的水泥地,路标指示左右各可通往大华、猴硐,试往大华方向行进,不久连通柏油路,查GPS到大华车站为13公里,遂折返回往猴硐方向走,不久果然抵达枇杷洞瀑布瀑顶,同样也有令人惊叹的奇特壶穴地形!
续前行可通往另一有停车场的柏油路,因时间还有余裕,于步道中程百年土地庙福兴宫朝拜后,转进一旁可通往猴硐的小径,其间山径路边竟也有壶穴,显示山路千百年前或许曾是溪流水路,约500公尺抵达有路标、座椅休息处 ,路标指示通往猴硐还有4.7 K,已非能力所及,作为折返枇点回走枇杷洞瀑布瀑顶,日已斜西,阳光不再刺眼,正好适合欣赏难得一见的壶穴地形!
之前在猴硐壶穴观景平台看基隆河壶穴,因距离太远,只能靠相机镜头拉近放大观看,枇杷洞瀑布的瀑顶壶穴,虽然范围不大,但难得可以近距离观看,文献上所写,经过千万年锤炼『形成初期为「单一壶穴」,若侵蚀作用持续,两个以上壶穴渐连,成为「联合壶穴」。壶穴形成后,若涡流内石头续向下钻蚀,常形成 「穴中有穴」现象,称为「复成壶穴」。壶穴发展的最后阶段,则常形成「联合壶穴」与「复成壶穴」互连在一起的「联合复成壶穴」......』的各式壶穴,似乎都能找到近似的痕迹!可谓是~
摩天瀑上行 又见飞白瀑 没有观景台 登阶续上行 原本土泥径 又见瀑布顶
原为直峭壁 凌空自绝壁 壶穴地形奇 侧看弧形壁 变为水泥地 壶穴景观奇
克服了地形 瀑名琵琶洞 摩天瀑布顶 续爬木绳梯 通大华猴硐 千万年锤炼
陡峭三直梯 波浪形岩壁 空灵景秀逸 景象觉讶异 有一段距离 造化的神迹
三貂岭的三层瀑布,山路平易近人,风景绝美,无怪乎远近驰名,假日游客众多,瀑顶风景令人惊叹,但绝美通常风险伴行,提醒需格外小心,群游避免嬉闹,避免不慎坠崖,山水有灵,亲山近水慎行!
2
2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