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硐壶穴地形就在矿工浴室后面,矿工宿舍旁的基隆河河床,那是基隆河沿岸特有的地形,主要是强力水流挟带石... 查看更多
上个月平溪行游,意外发现基隆河风貌多变,除了上游发源平溪呈现石底浅水平流的形态, 经岭脚、望古、十分三个瀑布的地形落差后,流到大华、猴硐、暖暖,则有较密集的壶穴地形呈现,此行猴硐,主要即为看壶穴而来!
之前到猴硐猫村,并未看到有关壶穴的资讯,也未看到网友景点评论所写「猴硐壶穴地形就在矿工浴室后面,矿工宿舍旁......」,推测应须循猴硐车站前的路继续向三貂岭的方向走,试行果然别有洞天,经过复兴桥及由昔日矿工浴室改装的「矿工纪念馆」后,再向前行数十公尺,即见到可居高临下观赏河景的「猴硐壶穴观景台」,观景台后即是昔日矿工宿舍!
由经济部「地质遗迹地质敏感区划定计画书」,得知基隆河上游瀑布、壶穴「地质遗迹是历经数万年的地质作用所形成」,壶穴多出现在底岩的河道、急湍地区或瀑布的上、下游,为河流侵蚀河床基岩,水流通过凹处形成漩涡,河水挟带砂砾顺着漩涡、凹洞对岩性坚硬的坑洞涡蚀(evorsion),久之形成小坑、大洞、圆形、蛋形、椭圆、葫芦形......的壶穴地形!
由网路相关专家拍摄的影片介绍,得知形成壶穴的河床岩石多为软硬适中的砂岩,太硬则难产生涡蚀,太软可能会被冲刷不见,可见壶穴地形的形成,有赖特殊的机缘!
在观景台,除了可以看壶穴,因为铁道就在旁边,平溪线加西部干线的火车往来频繁,也是拍火车的好地点,若对于自然地形、文化遗迹、铁道风景有兴趣,无疑这会是一个很棒的景点!可谓是~
基隆河壶穴 河水挟砾石 壶穴的外观 猴硐观景台
历时数万年 顺着涡流旋 造型很多变 矿舍铁道边
流水的冲激 坑洞渐涡蚀 圆或葫芦形 看壶穴风貌
适当的砂岩 巧合的机缘 蛋形或椭圆 很棒的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