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来拜访的话,人潮非常的多!
建议平日来参观。
喜欢东方古文化及传统的人
文物很值得一看
但是故宫内的动线安排不佳
小卖店内的东西也很值得选购
如因人太多或物品缺货
建议可上网选购或至各美术馆也有相关商品。
现在来参观故宫人真的少了很多,居然翠玉白菜里面参观的人只有我们也不需排队,这次有专门的导览志工帮我们导览讲解三个部分,一个是介绍权力的形状是一些皇帝的画像,一个是铜器的介绍(如果不是透过他的讲解我们一定是走马看花丶还有一个就是鼻烟壶,大部分是乾隆收藏的实在是太棒了。故宫的展览不定期的会有一些新的真是值得我们来参观。
在国际新冠疫情严峻,所以完全没有外国观光客的期间(2020年7月),首次造访了故宫博物院。因为是暑假,在平日去参观的本国游客也还不少,但还算可以舒服自在的参观,没有之前网上许多评论所说(因为大量外国团客)人山人海、参观品质极差的情况,服务人员也大多亲切有礼。
故宫藏品本身博大精深自然不在话下,但可惜的是导览的资料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许多藏品的标示小卡片都非常阳春,除了名称和年代之外没有任何其他解释,许多品项名称用的是少见的中文古字,靠著读英文标示才能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展示厅墙上的文字说明也不是特别丰富。汝窑磁算是台北故宫独步天下的收藏了,墙上说明汝窑的文字却只有聊聊数行,对没有事先做过功课的人来说,光阅读那几行文字,根本无法理解汝窑磁在文化和艺术史的地位,只会觉得就是摆了几个青色的碗盘在那里而已。博物馆教育大众的功能在这里真是失职了。「聚焦国宝」展厅也有同样的问题,展出的既然是国宝级的藏品,藏品旁边却没有任何的解释说明,只有墙上解释著这个展厅展出的东西都是国宝级,却没有对展品本身的介绍!
语音导览器似乎也很久没有更新了,导览器上写着102 展厅有展出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以及黄庭坚的墨宝,我在1楼走了半天寻找102展厅,但102 明明已被改成了导览大厅,最后问了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不太好意思的说「是,102 已经被改成导览大厅,这些作品现在已经没有展出了。」快雪时晴帖是故宫的镇馆之宝之一吧,有没有被展出,在何时何地被展出,难道不用更新吗!?上网查了一下发现它上次展出竟已是2017年的事了!
场馆的硬体也已经明显有些老旧,尤其是洗手间,一进去简直有时光倒流二十年的感觉。故宫博物院身为国家门面,在过去和未来都是众多外国旅客必访之地,洗手间这样基本的设备真的应该要重新整修。本馆4楼的三希堂已经歇业也很令人惋惜。当初开幕的时候不是曾经大张旗鼓的装潢和宣传了一番吗,不知道为什么歇业了。听去过的人都说那是非常美丽和理想的休憩所在,地点、景色、和空间设计都当得起故宫两字, 是国际级的餐饮空间。现在本馆售票处旁虽然有一个咖啡厅,但是毫无特色可言,真的很可惜。不是自己开车到访的民众,要离开时可以请服务处帮忙叫计程车,而且计程车会直接开到场馆门口,不需要自己走到大马路上叫车,这点倒是非常贴心而且方便的服务。另外,国人门票才NT$150,18岁以下免费,世上没有比这更划得来的交易了。
总之,馆藏当然是处处珍宝,但是故宫并不太会说故事。故宫展出的作品多是器物和书画,比起国外许多知名的博物馆多是以画作和雕像为主,会需要有更多的导览、导读资讯让访客进入状况,尤其是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并不很了解的外国访客和年轻族群。希望故宫加油!!
台湾的少数世界级景点,故宫博物院,来了好几次,之前来人潮都爆多,一堆观光客,大家都想看故宫国宝,但现在因为疫情没有外国观光客,人潮变超少,平日过来员工还比游客多,不管到那都可安静轻松的欣赏展品,不像之前根本是菜市场,要看那知名的翠玉白菜跟肉形石,还要排队,故宫博物院的参观品质拜疫情所赐,前所未有的好,本国人凭身份证门票150,老人小孩学生都免费,这么好的参观时机,还在等什么?快去吧,我还想在多去几次呢!不过美中不足的是,这里的餐饮选择少,偏偏又做的很烂,建议想吃东西还是忍一下去别地方吧。
北京有《故宫博物院》,台北也有一个《故宫博物院》。不过,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并不是一个皇宫,而是一个真真正正的藏宝阁。馆中收藏由日本侵华开始,到国共内战,一批由紫禁城、盛京行宫、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和国子监等处的宝物,辗转地,由北京及各地,保护及运到台湾。以及,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归还了部分文物,再加上透过各界捐赠和征集而来的大约70万件册的艺术品和文物,令到这一个《国立故宫博物院》,成为到台湾旅游的时候,一个很值得去花点时间参观的博物馆。
受到国民政府保护的国宝,辗转地来到了台湾。之后,就在台中建立了「北沟文物陈列室」。可是,「北沟文物陈列室」的地点太过偏僻了,馆舍亦太过简陋,文物保存同社会教育功能无法有效发挥。所以,就有了在台北设立现代化博物馆的概念。而在1965年,位于台北士林区的一处山上,建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国立故宫博物院》。
《国立故宫博物院》,是一个依山建筑的博物馆,而主建筑楼似乎就是一个山洞出口。而该山洞及主楼的地下室,是在台文物的库房。
由于《国立故宫博物院》在山上,交通不是很便利。需要坐巴士由士林捷运站或剑南路站前来。而且,守在《故宫》的的士,许多都会狮子开大口,要小心。
此外,由公交车站上去《故宫》,是要慢慢地行楼梯上的。自由行来,的确像上朝的一样,要走许多路才能够到达。
到了《国立故宫博物院》的正门了。门票每人 NTD350。穿过售票处后的不远处,就会有一条铺了红地毯的大楼梯,带你到各层的展馆。
首先,我们进入了,书法及绘画特展室。馆内收藏的古画,可以说是多不胜数,而且,馆内的展品大概每两个月会轮换一次。所以,每隔一阵子来,都会有不同的展品可供欣赏。来到的当日,展览的是宋代的书画。
台湾的《国立故宫博物院》,保存古物的技术很高超,在展馆内看每一幡的书画,感觉,都好像是全新的一样。
本想找传说的半份《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及摹本的「子明卷」。也许是次的轮展不包括这图把。始终,当日我看到的,是宋代的展览。
看了真迹书画,博物馆亦利用了科技,来了一幅会动的。以动画形式来重新展示,画中的人物会互动,很特别。
之后,我们进入了一个叫「新媒体艺术展」的展厅。有互舫的电子艺术,小朋友可以亲身参与其中。投特的动画,会因大家的触碰而改动。地上的鱼,是不会让我们碰到的 (除非身手敏捷),这场地,令小朋友可以很开心地跑来跑去。
另有一个山水画的投影图。站在某一个地方,你会化作一只岛,可以在群山中穿插飞翔。
之后,我们上三楼,参观《故宫博物院》最具人气的文物展览,就是玉器同陶瓷的展厅了。
先看到是一系列的古瓷瓶。当期的展览,是乾隆时代的出品。当年,中国已经掌握了珐瑯的技术,所以,制出来的陶瓷器,在花纹上同色彩上,都多姿多彩。瓶子,外形是传统的中国色彩,但部份的画功,却是西洋的风格。
当中又有一些是明朝时代,皇宫各处使用的陶艺器皿。图中写上了「内府」的瓶子,就是「内府」专用的器皿。当时,各宫殿,辨事机关的器皿都是专用的,不会混乱。
行去另一个室,就是玉器的展览。在北京见到的,大都只是摆设,供欣赏的玉器。这次在台北见到的,是有实际用途的制品。当中有玉刀。为何会有玉刀呢,始终,玉是一种比较坚硬的宝石,运用来切割,其实不比金属器差。
玉项链,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细心,非常细琢的玉器。虽没有精雕的图案,但以古代的技术,要把瓦石切割成一粒粒,更要在中间穿孔,的确是要花功夫同技巧的。
下一部份,是当年宫廷收集的奇珍异石。清宫珍藏了一件来自缅甸的辉玉。这是一年未打磨,未使用的玉石。这美妙的翠绿色,如果打磨好来做器皿、首饰,必是一件价值不非的东西。
金黄色的琥珀称之为「金珀」。而琥珀也就是清朝鼻烟壶的制作材料之一。不过,琥珀质地比较脆弱,不易加工保存,所以琥珀鼻烟壶的存世数量也比较少。展出的金珀鼻烟壶,是一个很简单的鼻烟壶,壶身扁平,直圆口,斜肩,壶身扁平,长直腹,椭圆形矮圈足;色泽鲜红透明,整器光素。带嵌红宝石顶之绿料盖与牙匙。
旁边的金珀双鸳鸯,就比较精细。介绍说,这金珀双鸳鸯,雕双鸳鸯相偎,其中一只口啣荷花。附绿色浪花型石座。
青金石山子,是深蓝杂灰白斑的青金石,全器作山子形,主山置中。主山中央有「神运石」直书填金楷书,上钤「乾隆御笔」篆款方印。下山石两处,各有乾隆壬午暮春及乙酉春闰的御制诗文。
玛瑙双柄杯,杯边有红色斑器壁灰而微透,两侧器柄雕作简化的螭虎,螭首及二前爪均攀于杯缘,两螭之尾部皆右弯延伸,绕饰器腹一周。
玛瑙,就是很独得的半透明的玉石。展出的其他玛瑙产品,都是能透光的。
当中的玛瑙碗,杂大片灰色、黑色斑,天然灰黑色斑流动如云气。圈足内琢有「乾隆年制」四字。
展馆中央,有一个很大的屏风。这是《国立故宫博物院》名物之一,曾经被汪精卫送给日本天皇的《翡翠屏风》。日本战败后,「中华民国驻日代表团」设立了「赔偿及归还物资接收委员会」,去追讨日本侵华时掠走的中国文物。
当时,归还第一批文物,是汪精卫送给日本天皇的4箱中国国宝。《翡翠屏风》镶嵌的玉板除了四十八块大玉片外,还有数百片小玉片,透过光线的照射,绿色的玉透出白色,相当特别,这样的光泽被称为「白底青」。
之后,我们进入一个许多人在排队,而且要控制人流的展览室。该展览室展出的,也是《国立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翠玉白菜同肉形石。
翠玉白菜原是清朝永和宫的陈设器,相传为光绪的妃子瑾妃的嫁妆之一。白菜寓意清白纯洁,玉雕师运用玉石自然天成的色泽分布,琢碾出一棵鲜活欲滴的白菜。
当日,肉形石被运往位于嘉义的南展馆展出,所以不能一睹此宝物的风彩,有点失望。而此肉形石是来自一块自然生成的玛瑙,由于玛瑙生成过程中受到杂质的影响,呈现一层一层不同颜色的层次,加上工匠将顶部的石材表面加工钻孔和染色,做成了这件层次分明、毛孔和肌理都逼真展现的作品,外观看过去就像一块肥嫩的东坡肉,因而称「肉形石」。
我们最后看的展览,是一个有关宗教雕塑的展览。这一个展览,名为慈悲与智慧。是一个由唐代开始,宋、辽、云南大理国及明清的佛教造像艺术展。
从上层往下望,就有三尊佛像。青铜鎏金坐佛三尊像,是明代的出品。这三尊佛像,是西方三圣。中尊坐佛为「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右手侧的是「观音菩萨」和左手侧的「大势至菩萨」。
青铜鎏金大黑天立像,是一个来至西藏的佛像。一看,我们就觉得这佛像比较奇怪,绝对不是中原的风格。佛像身材短胖,作蹲踞姿,瞪大三眼,嘴露獠牙,手足作鸟爪,形貌凶恶,左手置胸前,中指一方形缺,可能捧一物,右手握圆柄,持物已断。大黑天是西藏重要的护法神,为一切贫穷无福众生施与大福德,广受蒙、藏和尼泊尔等高原游牧民族的供奉,是「帐篷的守护神」。
青铜鎏金佛塔,是明朝崇祯四年制造的。塔由可拆组的三部份构成︰台座、塔身、塔刹,台座六面,每一转角一穿甲胄的天王把守。
看完佛教的展览,我们也要回去台北车站了。因为,要去取行李及赶捷运,赶飞机回香港啊。下次来,我觉得是需要一整天的时间,才可以慢慢地,细心地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