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自小在北京,但其实去前门次数并不多,小时候去过,以前KFC刚开在那边的时候去过,后来中学那边买过音乐磁带,后来基本很少去...这次带孩子来前门,变化确实很大,干净整洁,到处都是老字号....虽少了当年记忆的场景..但作为旅游景点还是不错,值得一逛
从《前门大街》一转入来,就有一个正在修葺的牌楼,牌楼上写着「大栅栏」。看见这儿,人山人海,也 "仿' 古色古香。我们立即知道,《前门大街》的吸引处并不是 "大街" 而是大街两旁的特色胡同。
在这些内街,吸引大家的,是一个个的老字号商铺。行走在这儿,若不是大家都穿着现代的服饰,一定会觉得,大家身处在民初的北京街头。
首先,吸引了我们进内的,是一间叫「六必居」的商店。「六必居」,据说是一个始于明朝的老酱园。最出名的就是他们的酱菜。我们也是因为店内的各式 "咸酸菜" 而吸引我们停留兼细心地慢慢挑选不同口味的伴饭酱菜来自用及做手信。
「珠宝市」是这儿的其中一区,按照牌楼名,就知道这儿曾是一个售卖珠宝的地方。那次来,看来不繁华,我们便继续在「大栅栏」的那一条胡同街道继续走。
之后,我们又发现了门面甚有特色的老子号,「祥义号」。「祥义号」是由杭州丝绸商冯保义与太监总管小德张联合创办。慈禧太后的寿服、宫廷自用的宫服及戏服、大臣的朝服均由该店制做。
「瑞蚨祥」于光绪19年开店,以经营绸缎洋货为主,的以社会上流人士为对象的高级洋货店。
再过几间铺,就是老食店「东来顺」了。其实在北京,已经没有说那一间是老店,那一间是总店。总之,周围都有「东来顺」,喜欢那一家,那一家地点方便,是非常个人的。
在《前门》的这一家店。楼上是酒家,楼下就充满了手工艺品的小摊贩。而且冠名「大栅栏商业文化老街」。
就在这小小商店街的门口。就有一个外卖北京片皮鸭的地方。(其实,整条「大栅栏」街道有许多档同样的。) 我来了北京已经5天的,原来我一直都没有食过片皮鸭。而我就视这次为一个机会,点都卷一份来吃。
味道虽好,但我相信,若是亲身去一些烤鸭名店,一定会更加之好味道。这25元的小试,我只当是一个小确幸。
其实,这算是一个新发展的旅游区 (主题街道),许多地方仍然在修整中。如果我们隔几年再来,这儿一定会更美,更热闹。不过像这样要大家行烂地。
好,该说说什么是「大栅栏」了。明弘治元年,为治理京师社会治安,在北京各条街巷门口,设置了木质栅栏,栅栏由所在地点居民出资修建,从此以后直到清朝末年在北京的街道上共修建了一千七百多座栅栏。其中廊房四条的栅栏由商贾出资,格外的大,因而被称为大栅栏,久而久之大栅栏就取代廊房四条成为这条街道的正式名称。
「大栅栏」街道,曾经也是北京城的娱乐中心,北京历史上最早的一座电影院——大观楼,也是坐落在大栅栏的。所以,在街道的一处,应曾是昔日电影院的地方,有一个任庆泰的铜像。任庆泰,在1892年于北京开设了"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被称为中国电影之父。
这是我去过最宁静和谐的地方了,是个适合生活,甚至度过一生的地方。这儿的人们不常笑,但许多人看起来都是很开心的样子,人们也不会毕恭毕敬,像一些西方城市那样“佯装友好”,但人们的确非常乐于助人,虽然不是每个人也不是任何时候都这样。许多人都穿着超前的西式服装,但他们仍然是典型的东方面孔。我喜欢这个被称为北京的“前门”的地方。我在这儿呼吸了好几天的新鲜空气,毕竟在伦敦或者其他西方城市那种假自由假民主的氛围里呆久了,你总得呼吸点新鲜的空气才行。
很多条街交界的一个大范围都是大栅栏,可以在那里逛很久,那里除了有卖很多伴手礼的店面之外,有名的烤鸭店也都齐聚在那里